|
川芎茶调散,是我自幼就熟知的良方,我的外祖父就是用此方便宜成散剂,就診那些頭痛患者,效若桴鼓,妙手回春,因此周遭百里挺出名的。
要晓得,在阿谁年月,大夫配制散剂可不是輕易的事,必要先把藥物焙(烘、炕)干,用藥碾子碾碎,再一遍各處過筛,咱們全家老少都要介入此中。蹬藥碾子的滋味,可欠好受哦,必要的是体力和耐力!
初在大學的《丹方學》课里學到此方,后在《中醫内科學》中不竭提到此方,再厥后,在临床中常常应用此方。以至心中深爱之,口中常赞之,家中常备之!
在中醫的汗青里,名為“茶调”的方剂未几,川芎茶调散就是古代茶方制剂中最知名的丹方之一。川芎茶调散最先見于宋朝的《承平惠民和素顏霜,剂局方》。
宋代在我國汗青上,可以算是战乱频仍的朝代了。那末兵戈必要钱,没钱怎样辦?
北宋天子宋徽宗赵佶想了個好辦法,把民間有用的方剂收集起来,加工成中成藥,然后由當局同一贩卖,不就赚到钱了吗?
可是,加工出来的藥,若是没结果怎样辦,老苍生凭啥买你的藥啊,凭你皇上字写得都雅?
以是,咱們必要很靠谱很靠谱的方剂。
因而宋代的御醫局,至關于如今的醫學院和衛健委科技教诲司,组织了不少大夫,把颠末多年驗证,确切有用的方剂,编辑成為了一本书,叫《承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這本书是颇有價值的,固然没有拯救宋王朝衰亡的运气,但其所采集的處方常有较為显著的療效,拯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。
宋代,藥物仍是比力紧缺的,以是,人們更喜好用煮散的方法服藥。就是把藥磨成粗粉,然后放到水里煮,如许更節流藥材。
川芎茶调散方藥:川芎120g,白芷60g,羌活60g,细辛30g,防風45g,薄荷240g,荆芥120g,甘草60g。
用法:上八味,破坏成细粉,過筛,混匀备用。饭后清茶水冲服,一次3~6g,一日2次。
也能够去藥店买川芎茶调颗粒来服。
川芎茶调散重要用于醫治風寒頭痛,像:
一、伤風頭痛之風邪為患者;
二、持久偏頭痛,遇寒加重者;
三、神經性頭痛而頭子昏重者;
四、慢性鼻炎之頭痛;
五、女性經前期或經期之頭痛。
有人可能要問了:“怎样感受哪都有風邪呢?”没法子,谁叫人家是六淫之首呢,風邪不但调皮難缠,并且总是东山再起,使人不堪其烦。
川芎茶调散是治頭痛專方并不是過誉,全方藥仅八味,而竟集中了芎、荆、芷、羌、辛、防、薄7味風藥,仅以一味甘草作和,其專攻風邪之功用是不言而喻的,正如《醫方集解》所说,“頭痛必用風藥者,以巅顶之上,惟風藥可到也。”
方中川芎辛温香窜,為血中气藥,上行頭子,為治诸經頭痛之要藥,长于祛風活血而止頭痛,擅长治少陽、厥阴經頭痛(頭顶或雙侧頭痛),故為方中君藥。
薄荷、荆芥辛散上行,以助君藥疏風静痛之功,并能清利頭子,共為臣藥。此中薄荷用量独重,以其之凉,可制诸風藥之温燥,又能分身風為陽邪,易于化热化燥之特色。
羌活、白芷疏風静痛,此中羌活擅长治太陽經頭痛(后脑連项痛),白芷擅长治陽明經頭痛(前额及眉棱骨痛),李东垣谓“頭痛须用川芎。如不愈,各加引經藥,太陽羌活,陽大白芷” 。
细辛祛風静痛,善治少阴經頭痛(脑痛連齿),并能宣通鼻窍;防風辛散上部風邪。
甘草益气和中,和谐诸藥為使。
服时以茶清调下,取其苦凉輕清,清上降下,既可清利頭子,又能制诸風藥過于温燥與升散,使升中有降,也属于佐藥。
糊口中有些人有持久偏頭痛,特别是遇寒加重,這類疾病發生的缘由是素体亏虚,气血运行不顺畅,稍遇風寒,则經脉阻滞,清陽被阻,欠亨则痛。風為百病之长,易加害陽位,且有升發向上的特色,頭面為清陽之會,清空之府,易被為外邪侵袭。是以,醫治這類頭痛的原则為疏風散寒,養血活血。源于《承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的川芎茶调散,主治症候就是外感風邪頭痛。現代藥理钻研發明,川芎茶调散具备显著的镇定、镇痛、抗炎、解热及加强機体免疫力的感化,出格是脑的耐缺氧能力,有助于减缓脑组织缺氧所酿成的頭晕、頭痛症状。川芎茶调散必要用茶水送服,之以是如斯有两個缘由:一是茶自己能上清頭子;二是茶能引热下行,制约丹方的温燥之性,現實上它也是在调理藥物中的寒热偏性。川芎茶调散自己内里的川芎针仇家痛有较强的止痛感化,再加之川芎與祛風藥的連系应用,充實表現了“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灭”的事理。是以,川芎茶调散從来都是醫治外風頭痛的代表方。前几日偶感風寒,頭痛得像戴了個紧箍咒,一袋川芎茶调颗粒,茶水一冲下去,芬芳四溢,彷佛有一种穿透力,直沁心脾,使人神清气爽。睡一觉,次日,頭痛较着的减輕了。说到這里,不能不再次惊叹老祖宗的伶俐。
川芎茶调散加味
菊花茶调散出自《醫方集解》一书,含有菊花、僵蚕、川芎、荆芥、薄荷、白芷、羌活、细辛、防風、甘草、茶叶這11味藥物。
因為丹方是在川芎茶调散根本上加菊花、僵蚕,各藥又是研粉用清茶调服,以是就叫做菊花茶调散。
菊花茶调散原治風热上犯,頭晕眼花及偏正頭痛的病证。因風為百病之长,頭痛很少有单一的寒证或单一的热证,常常以風為主,寒热混合,故菊花茶调散能@醫%r59Fl%治大大%M11l3%都@頭痛病。
菊花茶调散虽是散剂,但現代多作汤剂利用,除细辛只称3~6克外,其余每味可称9~12克,小儿酌减,体盛者酌增,逐日1剂,水煎温服,日服3次,夜服1次。
若是针對兼症機动加味,则療效更加得意。
笔者履历以下:
一、寒热
高热汗出者,加知母15克、石膏60克清热泻火;
热多寒少者,加银花18克、連翘24克疏風清热;
来往寒热者,加柴胡24克、黄芩18克息争少陽;
但寒不热者,加桂枝9克、制附片6克温陽散寒;
二、鼻塞流涕
臉部保養品,鼻塞涕清者,加苍耳子15克、辛夷12克散寒通窍;
鼻塞涕稠者,加黄芩24克、葛根30克利窍泄热;
涕稠色黄者,加黄芩30克,黄連12克清泄肺胃;
涕稠色绿者,加栀子15克、胆草12克清肝泻火;
三、咳嗽有痰
咳嗽痰稀者,加杏仁12克、苏叶9克宣肺散寒;
咳嗽痰稠者,加鱼腥草60克、黄芩30克肃肺清热;
四、面色精力
面色無华者,加黄芪60克、當归30克益气補血;
神疲纳少者,加党参20克、白術15克健脾益气;
五、頭痛性子
頭痛绵绵者,加白芍30克、重用甘草15克甘缓止痛;
頭痛雷鸣者,加升麻12克、苍術15克除湿化痰;
頭痛眩晕者,加天麻18 克、钩藤24克平肝息風;
頭痛如刺者,加桃仁12克、红花9克活血化瘀;
頭痛吐涎者,加半夏12克、旋覆花9克降逆祛痰;
頭痛屡發者,加全蝎5克、蜈蚣1条搜風通络;
前额痛甚者,加葛根60克、石膏30克主治陽明;
頭角痛甚者,加柴胡24克、蔓荆子15克主治少陽;
頭顶冷痛较着者,加藁本12克、吴萸6克祛厥阴寒邪;
頭顶热痛较着者,加羚羊角0.3~0.5克磨汁、夏枯草30克清厥阴火热;
頭痛及颈项者,加麻黄、桂枝各9克散太陽風寒;
頭痛連及颈背者,加桂枝6克、葛根60克舒太陽筋脉;
頭痛連及端倪者,加草决明30克、丹皮15克清热平肝;
頭痛連及耳齿者,加大青叶24克、白蒺藜30克抑肝和胃;
六、頭痛兼夹
頭痛失眠者,加合歡皮24克、夜交藤30克宁心安神;
頭痛身楚者,加藿香12克、佩兰15克芳化除湿。
為便于影象,上述藥物,可别離叫做柴芩菊花茶调散、银翘菊花茶调散、杏苏菊花茶调散、桃红菊花茶调散之類丹方。
刘渡舟时方集锦——川芎茶调散案
案一:刘xx,男,48岁。
夏季炽烈,夜開風扇,當風取冷,而患發烧(39.5℃)與頭痛、气喘等证,急送病院醫治。西醫听診肺有啰音,診断為伤風继發肺炎,經用抗炎退热等法,五往后發烧與喘已退,而体温规复正常。惟頭痛甚剧,病人呼天喊地、不克不及忍受,须打针“杜冷丁”方能節制,但止痛时候很短。不得已,邀刘老會診。把脉浮弦、無汗、苔白、舌润。刘老辨為風寒之邪,伤于太陽之表,太陽經脉晦气,其頭则痛,所谓欠亨则痛也。為疏:
荆芥10g、防風10g、川芎10g、羌活6g、细辛3g、薄荷3g、白芷6g、清茶6g此方服至第二剂,頭痛全止。病院主治醫某君指方曰:“中草藥的止痛感化,比西藥杜冷丁為上,值得钻研與開辟”。
案语:本案頭痛伴随發烧、气喘,為風邪袭肺,遏阻清陽而至。《素問·太阴陽明论》所谓:“伤于風者,上先受之”,即為此意。若風邪稽留經脉,阻滞欠亨,则常常頭痛激烈,難以忍耐,甚则其痛或偏或正,休作無时,迁延不愈而成“頭風”。川芎茶调散為醫治頭痛之名方,方中川芎走而不守,能上达巅顶,下至血海,行血中之气,擅长止痛,為治頭痛之要藥。正如《病因赋》所说:“頭痛必需用川芎”。羌活长治療靜脈曲張,于治太陽經頭痛;细辛长于治少阴經頭痛;白芷长于治陽明經頭痛,三藥百家樂賺錢,相伍,乃治頭痛之良剂也。荆芥、防風分散上部風邪;薄荷、清茶清利頭子,疏風散热。服之则使風邪去而清陽升,經脉通而頭痛止。然本方究竟结果疏風藥占多数,升散力强,故凡肝風内动。肝陽上亢及气血亏虚之頭痛,则非本方所宜。
案二:秦某某,男,22岁。1999年9月22日。慢性鼻炎,喷嚏,鼻痒,嗅觉差。舌红苔薄黄。用川芎茶调散。處方:川芎8g、白芷8g、薄荷3g(后下)、炙甘草3g、羌活4g、茶叶4g、细辛2g、荆芥穗6g、防風8g、生石膏30g。7剂。
1999年10月13日。服上方有用,诸症見輕。處方:川芎10g、白芷10g、薄荷3g(后下)、羌活6g、茶叶10g、细辛2g、荆芥穗6g、防風6g、生石膏30g、炒苍耳子10g、金银花10g、連翘10g。7剂。
案三:郭某某,男,40岁。1999年5月20日。高血壓,心跳快,頭疼,頭晕,鼻子欠亨气,痰多,咽干,乏困,特委靡。舌嫩红,苔白略腻,脉弦数浮。處方:川芎6g、白芷6g、薄荷2g、炙甘草3g、羌活3g、茶叶10g、细辛2g、荆芥穗、防風4g、半夏10g、石膏30g、黄芩10g、當归10g、連翘10g。7剂。
1999年5月27日。服藥后主症减輕,自發很多多少了。頭晕,血壓时高时低,鼻子另有點欠亨气,严重,劳顿则血壓升高。舌正红苔白,脉浮弦而滑。仍用川芎茶调散加减。處方:川芎6g、白芷6g、薄荷2g、青茶1撮、细辛2g、荆芥穗4g、防風4g、生石膏20g、夏枯草16g。7剂。
刘渡舟师长教师夸大说:“頭疼見浮脉為表证,為太陽证。無论甚麼病,見浮脉就要用發散解表藥”。
案四:用于醫治颈背@倔%rmSEO%强或痛%dx99S%苦%dx99S%悲%dx99S%伤@。
丁某某,男,50岁。1999年9月2日上午。患者1998年10月15日曾就醫,那时頭前额部沉晕10個月,血壓不高,耳不鸣,大便不干,易上火。刘渡舟师长教师说這是“内热外風”。用川芎茶调散。處方:川芎8g、白芷6g、薄荷3g(后下)、炙甘草3g、羌活4g、菊花10g、细辛2g、茶叶1撮、荆芥穗8g、防風8g、生石膏16g、半夏12g。7剂。
此方服之有用,頭额沉晕愈。現颈與颈下部發硬發紧,背强急,無汗。舌红,苔白腻,脉浮紧弦。用葛根汤。處方:葛根14g、麻黄3g(前2味先煎10分钟,去上沫)、桂枝12g、白芍12g、炙甘草8g、大枣7枚、生姜8g。7剂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