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痛中醫辨證施治
“頭痛”是临床常見症状,可零丁呈現,亦可見于多種疾病。頭為 “诸阳之會”、“清阳之府”,又為髓海地點,五脏之精血與六腑之清阳皆上注于頭,故外感六淫之邪,上犯清窍,隔绝清阳;痰浊瘀血、痹阻經络,气血阻滞;或肝阳偏亢,阳亢風動;亦或气血不足,髓海空虚,脑失所養,都可呈現頭痛。
頭痛一般分為外感及內伤两大类。外感頭痛属表實,多因外邪侵袭,經络欠亨,一般起病急,病程短。肝肾精血、脾胃水谷精微充養脑髓,故內伤頭痛與肝脾肾有關。頭痛的時候可长可短,紧张者可延续数周。
典范病例:
林某,女,53岁。頭胀痛半月余,以左邊頭痛為主,項紧,自诉可感受頭部血管搏動,朝气時全頭皆痛。
既往有脑動脉硬化病史,血压偏高。這次頭痛爆發,测得血压130/85妹妹Hg。曾服用伤風灵,去痛片,頭痛均不克不及减缓。因家事操劳,劳心劳神過量,心烦,胸胁满闷不舒,夜間入眠坚苦,多梦易醒。纳一般,大便干,小便尚可。舌質嫩,苔黄腻,脉弦滑。
据此脉症,診断為頭痛,證属肝阳上亢,痰火扰神。
治宜平肝潜阳,清火涤痰,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。
处方:天麻15g、钩藤15g、益母草20g、桑叶10g、栀子6g、黄芩6g、石决明15g、生龙骨30g、生牡蛎30g、川楝子15g、延胡索30g、生白芍20g、葛根20g、炒莱菔子15g、夜交藤15g。
七剂,水煎服,分迟早两次空肚服用。
服7剂,頭痛较着减輕,睡眠改良。效不更方,上方继服,调節善後2周,頭痛康复。叮嘱患者存眷血压變革,尽可能防止情感颠簸,以防复發。
按:內伤頭痛包含肝阳頭痛、气虚頭痛洗澡神器,、贫血頭痛、肾虚頭痛、痰浊頭痛及瘀血頭痛等。
患者頭部胀痛,心烦易怒,夜寐不宁,乃內伤頭痛之肝阳上亢。方中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風,益母草活血调血,栀子清泻三焦火邪,泻火而除烦。患者舌苔黄腻,湿热內蕴,黄芩苦寒,能清肺胃、肝胆、大肠湿热。患者無頭重脚輕、腰膝酸软,面前目今以實證為主,故去桑寄生,以桑叶替之。桑叶苦寒,有平降肝阳之效。
《景岳全书•不寐》曰:“盖寐本乎阴,神其主也,神安则寐,神不安则不寐。其以是不安者,一由邪气之扰,一由营气之不足耳。”阴中之阳,宜藏不宜露,藏则神自內充,露则浮阳上越,扰害神明,神不守舍,不得安好,则為不寐。阳盛阴衰,阳不入阴,故重用白芍酸敛肝阴,養血柔肝,夜交藤沟通阴阳,養心安神。龙骨入心經,镇心安神。牡蛎入肝經,平肝并能益阴。
《丹溪心法》言:“頭痛多主于痰,痛甚者火多。诸經气滞,亦作頭痛。”延胡索專治一身上下诸痛,能行血中气滞,气中血滞。人身之阳气,起落收支,運行不息,神明變革所由生焉。一旦阳气郁遏不达,起落收支不顺畅,则失其冲和之性,郁而化热。患者胸胁满闷不舒,气機不顺畅,气有余便為火,故以延胡索配伍川楝子,既能行气止痛,又能疏肝泻热。患者大便干,属气郁化火伤津之象。炒莱菔子功擅降气通便,豁痰宁神,其降气除胀之功,雷同枳、朴,而其通便之力则胜之。同時,莱菔子降气通便而不伤阴,故肠燥津亏亦可用之。《本草纲目》記录:葛根,性甘、辛、凉,能散郁火,現代藥理钻研也證實葛根能直接扩大血管,使外周阻力降低,而有较着降压感化,能较好地减缓血压高致使的項紧症状。《万病回春》曰素描,:“偏頭痛者,手少阳、阳明承受症;左半邊属火、属風、属贫血;右半邊属痰、属热也。”方中诸藥平肝熄風、養血敛阴,兼清热化痰,與患者病症符合,故療效显著。
頭痛可見于西醫學中的內、外、妇、精力、神經、五官等各科疾病。如伤風、風行性乙型脑炎、風行性脑脊髓膜炎、高血压病、血管神經性頭痛、三叉神經痛、脑挫伤或某些疾病的後遗症等都可見頭痛不适。临證時需起首解除西醫學中脑出血等危沉痾筋骨疼痛噴劑,證,以避免耽搁醫治。《景岳全书•頭痛》言:“凡診頭痛者,當先审久暂,次辨內外。盖暂痛者,必因邪气;久病者,必兼元气。有里邪者,此三阳之火炽于內也,治宜清降,最忌升散,此治邪之法也。临床需按照病史、症状,連系患者體質,機動用藥。处方用藥前,需扣問患者饮食習气。若平昔脾胃衰弱,進食寒凉食品易腹泻,则芩、連等苦寒藥物用量宜少,切不成圖一時之功,毁伤後天之本。别的,頭痛患者宜多苏息,防止劳顿和精力刺激,連结情志调畅。
頁:
[1]